蒙晟建设 共圆呼伦梦
蒙晟建设有限公司(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为内蒙古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专业施工能力和融资实力的市政水务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公司以“重点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水务建设市政工程的全覆盖”为战略方向,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为主要领域,通过了多个管理体系认证,现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二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
海拉尔再生水利用工程由蒙晟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采用“预处理+超滤(UF)+反渗透(RO)”工艺,将海拉尔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后满足工业用水企业要求的水处理工程。
一、项目的建设意义
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再生水利用本身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在充分考虑回用者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回用事业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持续推动中水回用事业的良性发展模式,使中水回用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构成一个协调发展的系统,更好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对于呼伦贝尔市推进水务一体化而言,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比开发建设新的自来水水源更为重要,更符合本地区的客观现实,中水回用在水资源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水回用工程建成运行后,可改善城市环境,实现水循环利用,节约宝贵的淡水资源。
呼伦贝尔市东部区域急需建设中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工程,将该区域大量的中水经处理后作为再生水,应用到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环卫保洁、冲洗道路、洗车冲厕和绿化用水等方面,不仅减少中水排放量,减轻水体污染,而且降低对农作物和土壤等的污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重要务实举措。
二、在保护地下水方面
呼伦贝尔市东部区域在生产和生活中并非所有用水或用水场所都需要优质水,有些用水只需满足一定的水质要求即可。开发区生产和生活用水中有40%的水是与百姓生活生活紧密相关,必须使用清洁水,对水质要求很高,如饮用、烹饪、洗浴等;剩余高达60%的用量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环卫保洁、冲洗道路、洗车冲厕和环保绿化等方面,此类用水可使用再生水回用替代。用再生水替代属当务之急,在呼伦贝尔市东部区域建设再生水回用及管网工程,可有效保护地下水源、减少清洁水取用量,可避免和减少中水对地下水及河流造成的污染。
三、在经济效益方面
再生水是中水经处理后的再利用,是中水处理的延伸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是造福人民的公益性事业,可有效缓解呼伦贝尔市东部区域缺水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再生水资源在水循环中的使用效率,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和利用,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与开发新水源相比,中水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优势。水源的获得基本上是就地取水,原水完全可以将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出水作为水源,而无须占用未污染的水资源。这样既可减轻自来水厂由于生产这部分高标准自来水所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还可以减少等量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中水系统既不需要远距离引水的巨额工程投资,也无需支付大量的水资源费。节省了处理成本,减轻用户的水费负担,同时中水所得的收入,可以补贴污水处理的部分费用。中水回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环境污染也得到了改善,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四、在社会效益方面
建设中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程,可以解决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并实现中水再生利用,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能够改善周边及区域环境,带来较好的环保、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蒙晟建设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紧紧围绕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与疫情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海拉尔再生水利用工程作为呼伦湖综合治理配套工程于3月20日正式开工,该项目由六个单体建筑组成,工作内容集中、体量大,项目部克服了有效施工期短、自然条件差、施工难度高、疫情影响等诸多困难,于2022年9月3日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截止12月底完成工程总体进度的91%。项目荣获“2022年度呼伦贝尔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
蒙晟公司海拉尔项目部在抓紧抓实项目建设的同时,还通过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助力高考等活动,彰显自治区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始终把孤寡老人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好项目部应急帮扶、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等帮扶工作,重点加强对孤寡老人、莘莘学子的慰问帮扶工作,在疫情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关照低收入空巢群体,实现送温暖常态化、经常化。
一直以来,蒙晟公司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鲜明导向,坚持走党建引领、党建与公司融合发展之路,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真正落实“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站在最难岗”。让党的基层组织在一线发挥红色基因优势,让党旗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